4月末,(北京)建外SOHO西區新老物業交接順利,老物業港鐵物業撤離,新物業城建物業進駐。
記者調查發現,在這次新老物業交接中,建外SOHO西區啟用第三方——中物聯盟(北京)物業服務評估監理有限公司,對交接項目進行評估、監理,開創了全國首例第三方監理物業的交接模式。不僅如此,這種“第三方模式”也將給小區業主帶來長久的利益——“查清了全部家底、摸清了行業潛規則、掃清了最大隱患,也弄清了物業費的屬性。”SOHO西區業主如是說。
西區業委會負責人向開發商明確遞話:“小潘,你也該交物業費了!”
第三方監理·收獲1
查清了全部家底
“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家底。”業委會干事張華沙這樣對記者說。
張華沙所說的“家底”包括:西區9棟樓的所有物業項目圖紙資料、業主信息臺賬、物業用房臺賬、公共收益臺賬、設備設施臺賬、B1層停車場業主信息臺賬……
“所有的交接資料加起來,足足碼了100個大紙箱子!”張華沙比劃著說,需用兩間庫房才能裝下。材料之多,每份資料僅復印一份,就花去了8萬元。
建外SOHO西區業主為何能拿到這么詳細的小區“賬本”呢?
原來,2010年下半年,老物業公司港鐵物業向業委會發函,表示服務合同到期后,不再繼續服務。為此,西區召開業主大會臨時會議,表決是否同意招投標新物業并委托“第三方”幫助和平交接,最終以三分之二票數通過表決。
今年3月,經業委會、新老物業及第三方評估監理機構共同商議,“第三方”評估監理公司開始介入小區進行為期40天的前期交接工作。
為什么交接要找第三方?記者問。
“業主不可能事事專業。電梯運行得好不好,每個小區都要從業主內部找個工程師來查驗,不太現實。”張華沙說,不僅物業交接過程中的專業問題可以依靠第三方監理來監督,而且對今后新物業服務過程質量評估也可以依靠第三方監理。
那么,第三方監理能否保持公正、維護業主利益?
張華沙介紹,業主自己邀請的第三方監理,是從市建委專家庫中抽取的專家5人組成交接小組。每組由中物聯盟第三方機構、配合方城建物業公司、外聘電梯公司、港鐵物業公司共計55人,構成交接查驗團隊。
“我們也沒有想到這次交接如此順利,主要還是依賴于現行各項配套政策的相互支持。”作為“首吃螃蟹”的第三方物業服務評估監理機構——中物聯盟公司總經理黃傳煒告訴記者。
黃傳煒說,此次物業項目交接查驗,也是國內第三方機構第一次成功的市場運作。“業主、老物業公司、新物業公司、中物聯盟第三方機構均滿意;真正做到了依法依規交接、和諧交接、平穩過渡交接。”
點評
第三方交接屬全國首例
“這也是全國所有小區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物業交接。”業主·物業工作室負責人邵里庭說。
邵里庭說,這是以物權為基礎,業主真正行使共同管理權的一次行動。體現出業主對自己的物權認識的一大進步。由業主提出第三方評估,是業主自我管理的重要一環,反映了業主自管的精神本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對自己的財產負責”。
但邵里庭同時指出,北京市的其他很多小區,新老物業交接并沒有這么順利。按照219號令必須撤離的物業,拒不撤離耍老賴怎么辦?應該處罰的老賴物業而沒有罰怎么辦?按規定原物業服務企業在應當辦理交接至撤出物業管理區域前的期間應當維持正常的物業管理秩序,并不得向業主收取物業服務費用,但物業公司又強行收取怎么辦?在實踐中,很多小區仍然存在問題。解決的有效出路只有一條——堅決、認真地貫徹落實219號令的物業管理辦法。
小潘今起得交物業費
“小區成功交接,我想開發商的心態一定很復雜。”10號樓業主孫先生對記者說:“4月18日最后的交接日那天,潘石屹的小車在SOHO西區轉了好幾圈。”
業委會負責人則明確告訴記者:“從新物業公司進駐開始,小潘就得開始交物業費了。”
作為曾經的開發商,為什么潘石屹得交物業費?
據業委會介紹,作為開發商,潘石屹下屬公司在SOHO西區還留有數套未銷售的尾房。在以往,這些尾房在與老物業的合同約定中“免除”了物業費——以積分制形式沖抵,“說白了實際就是一直未交物業費。”業委會委員王守雷說。
目前,小區內已售出95%以上的停車位。而未出售的停車位,也在潘石屹所屬公司名下,多年來也一直應繳未繳每月100元的物業費。
“開發商把房屋銷售完畢,角色就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開發商’,而是小區的一名普通業主,也需承擔業主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繳納物業費。”業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包括小區的16號會所、小區幼兒園、學校等,均需繳納物業費。
“以前潘石屹和老物業有合同約定免除物業費,已經無法追究。但新物業進駐之后,就該交物業費了!”SOHO西區業委會負責人再次強調。 |